河洛大鼓的抢救和对策
来源: 作者:桑 锋 日期:2014年04月02日 点击量:
 
河洛大鼓的抢救和对策 桑 锋 河洛大鼓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,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。笔者长期从事曲艺创作和研究,作为一个曲艺圈里的人,想就自己知道的情况谈一些看法: “河洛大鼓的发源地”几被郑州抢走 河洛大鼓发源于洛阳的偃师,几代代表人

河洛大鼓的抢救和对策


桑 锋

河洛大鼓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,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。笔者长期从事曲艺创作和研究,作为一个曲艺圈里的人,想就自己知道的情况谈一些看法:

“河洛大鼓的发源地”几被郑州抢走
    河洛大鼓发源于洛阳的偃师,几代代表人物均为偃师人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但近十年来,我们河南曲艺界非常吃惊的是:河洛大鼓在故乡已经衰败,但是“墙里开花墙外香”,在郑州的巩义市,却出现了惊人的繁荣:该市的民营企业鑫旺集团的董事长张春旺,连年组织相当规模的“河洛大鼓大赛”,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。2002年起,他耗费巨资,主办以河洛大鼓为主要艺术形式的“河南省首届曲艺节”,省委省政府领导出席开幕式,全国曲协主席刘兰芳等著名艺术家亲自登台献艺,各地市均派出了庞大的代表团队参与演出。我们洛阳也组织了包括彭爱香、牛小枝、邓建侠等河洛大鼓演员和乐手在内的演出代表队,由笔者带队参加了比赛演出和交流活动,分别取得了不同奖项。巩义人的气派和对曲艺的热情着实令人钦佩,但宣传口径中他们自称该地为“河洛大鼓的发源地”,闭口不提洛阳偃师,却又让我们在据理力争表示不满后而深深遗憾。
    洛阳曲艺骄子王小岳创造了河洛大鼓的当今辉煌
    河洛大鼓的形式,从最近已经见诸报章资料中,给人一种感觉总是农家院中的简板、弦子和玉鼓的“小、苦、土、俗”的下里巴人模样。其实不然,给人以更新、更深印象的应是铁板铜琶、华裳羽衣、大江东去的高台盛况。观众似海、掌声如潮,“阳春白雪”的壮观景象,大俗大雅的精美艺术。
    这里,不得不提到当代河洛大鼓的领军人物王小岳。
    王小岳,1959年11月30日生于洛阳市栾川县土店乡郭店村。他出身贫寒,天资聪颖,13岁考入该县曲剧团,接受戏曲基本功训练。14岁调入该县说唱队,师承姚汉钊学习曲艺表演和演奏,包括河洛大鼓、河南坠子、山东琴书、大调曲子等曲种。姚汉钊老师率领的说唱队,肩扛手提,翻山越岭,走村串户,送戏下乡,当时被全国曲艺界誉为“伏牛山上的百灵鸟”。14岁的王小岳作为一只幼小的“百灵鸟”,已经名闻四方了,深受农民们的喜爱。后遇河洛大鼓第四代传人段界平,得其传授河洛大鼓名段《黄河激浪》后,不断求索,渐得要诀,逐步成为名震河南的河洛大鼓第五代传人,调入省曲艺团时间不长即担任了团长。在“赵派坠子”创始人赵铮老师的培养下,在曲艺作家张九来的合作下,一发而不可收,硕果累累,走红中原。除了在河南坠子、三弦书、小品方面功勋卓著之外,他在河洛大鼓的演唱方面,成果不胜枚举:1987年他的《包公访太康》,由黄河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;1988年《独闯龙潭庄》在第二届晋冀鲁豫“山河杯曲艺大赛”中获二等奖;1989年《三女婿拜寿》由黄河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;1990年《大方人》在第三届晋冀鲁豫“山河杯曲艺大赛”中获最佳演员奖;年底,在省文物保护晚会上演唱《公主坟奇遇》;1998年,《大旗猎猎》在河南省电视台八一晚会播出。1998年,笔者在参加洛阳第15届牡丹花会策划时,提出的“应该在晚会中展示豫剧马派艺术和河洛大鼓的风采”的建议得到采纳,花会办公室邀请王小岳演唱了河洛大鼓《洛阳行》,效果轰动,受到高度评价。2000年,他又在第17届牡丹花会庆典晚会上演唱了《牡丹仙子》。之后,在不同重大晚会上,他演唱了河洛大鼓《中原民间百万兵》、《中原油田步步高》、《民族团结一家亲》等诸多优美唱段,并在中央电视台《曲苑杂坛》演唱过《黄河鲤鱼跳龙门》、《虎鼓催征》等,把河洛大鼓唱响了全国,成为了全国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。他参加《梨园春》赴台湾演唱河洛大鼓《河南行》,向台湾同胞充分展示河洛文化,受到高度赞誉,成为了“绝唱”。可惜的是,王小岳载誉归来的第四天的凌晨,突发心肌梗塞,与世长辞,令人扼腕长叹。
    王小岳是一位天才全能的曲艺表演艺术家。他人品端正,扮相潇洒,英姿勃发,唱腔高亢嘹亮,穿云裂石,形成了“质朴、洒脱、新奇、帅气”的风格。他的最高音比世界最高男高音帕瓦罗蒂还高出四度,叫“海F”,被中国曲艺界称为“中国一绝”。
    王小岳,是河洛儿女的骄傲!河洛大鼓的辉煌,王小岳,功不可没!

河洛大鼓雄风不再,曲艺艺术呼唤回归
    由于王小岳的“一枝独秀”,伴随着他的与世长辞,至少在洛阳,河洛大鼓已经雄风不再,后继乏人,和其它曲艺形式一样,“无可奈何花落去”,一起走向了衰落。它给了我们很多的教训和警示。
    就河洛大鼓谈河洛大鼓是片面的,这不仅仅是一个曲种问题,而是整个曲艺、整个文艺、整个文化问题。要放在整个大气候之下、大背景之下来看待。洛阳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戴志梅同志曾讲到:“曲艺艺术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,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存在的根基。它是在地域文化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,我们的国度需要这种文化。当外来文化像潮水一样涌来,狂热了一阵子之后,人们会反思,会感到还是自己的文化好,拐回来还是听我们的豫剧、曲剧和大鼓书。这就是民族文化的回归和复兴。在我们大众的肠胃里,山珍海味也没有红薯可口。越是民族的、地方的,就越有生命力!”(引自2002年3月14日在桑锋曲艺作品研讨会的讲话)洛阳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,但在文化艺术方面,这一二十年来确实落后了,差距相当大。河洛大鼓如何提高洛阳文化品位,增强洛阳文化的诱惑力,实现文化兴市?这是一篇大文章。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,我们可以先从河洛大鼓这里着手做起了。
    如何挽救包括河洛大鼓在内的曲艺,避免像“洛阳琴书”(已经鲜为人知了,大概绝迹于70年代)一样惨遭覆灭的命运,重振30年前洛阳市做为“曲艺大市”和省城郑州争霸的雄风,恢复当年“轻骑兵”、“百灵鸟”、“乌兰牧骑”的风采和作用,难度是大的,但也是可能的。平顶山的文化底蕴与洛阳市不可同日而语,但人家十年前就承办了“中国曲艺节”,被国家曲协命名为“曲艺之乡”。认识到落后就要改变落后。虽然不能一蹴而就,但我们应该有信心,至少我们还有梦。虽说成为“绝唱”了,大型舞蹈诗《河洛风》中河洛大鼓精彩唱段音犹在耳,怎么就能够忘记呢?
    怎么挽救?怎么振兴?笔者有如下想法和建议

1.尽快成立洛阳市曲艺家协会。不健全组织,单靠曲艺骨干的自发行为,是维持不了多久,成不了规模气候的。没有组织的引导、教育和保护,散兵游勇,只能是人才失散,日益衰落。洛阳是全省唯一没有曲协组织的地市。曲艺家协会成立事宜虽然列入计划多年,但是太难,“千呼万唤未出来”,冷了曲艺人才的心,影响了艺术的发展和繁荣,拉大了洛阳与兄弟城市的差距。
    2.保护老艺人,发挥中年艺人的作用。洛阳尚有优势:相声界“宝”字辈全国没有几个了,而我们洛阳却“硕果仅存”:歌舞剧院的退休艺人张艺峰(艺名张宝珠)老太太,主攻相声、京剧,已经70多岁了,如今风采不减,字正腔圆。另外黄转祥先生也是曲艺名家;王小岳的老师姚汉钊,仍能从事演出;王仙菊、何大平的河南坠子,得到赵铮老师的真传;肖巍的相声和山东快书,业务精湛,堪称一绝;艺术研究所梁献军的坠胡演奏和唱腔设计系一流水平;曲艺创作的实力亦比较雄厚;栾川曲艺队的老骨干仍在活动,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珍视的重要资源。
    3.为了后继有人,要开展办学活动,搞好培训。在发展民间办学方面,有的骨干已经开办了培训班,培养了一批学生。在此基础上,建议在艺术学校里开办曲艺专业课,安排和邀请专家授课,另外,应该鼓励民间开展拜师学艺、导师带徒活动。
    4.建议成立民间的曲艺团队,自主经营,自负盈亏,广泛开展曲艺演出活动,占领城乡市场,壮大文化产业。结合旅游兴市,在景点、景区搞一些曲艺演出。乡音亲切、乡情浓郁,能给游客留下亲切难忘的印象。
    5.充分发挥老城青年宫曲艺厅等场所的作用,搞好经营,丰富活动,扩大影响。
    6.挖掘、搜集张天倍、程文和、段界平等老艺术家的文字、唱腔、音乐资料,整理出书。
    7.搞好媒体宣传。曾记得30年前报纸上都有刊登演唱材料的做法,如今《解放军报》仍然在坚持。为了适应形势要求,建议报纸上少登一点明星轶事,拿出版面开设曲艺专刊,刊登短小精悍的优秀作品,组织曲艺创作征文活动,坚持“两为”方针,用先进的文化引导人。广播电视台要播出段界平、王小岳的河洛大鼓等的曲艺名段欣赏,形成冲击力,扩大影响。
    8.要理清发展思路,更新挽救手段。继承不能泥古不化,抱残守缺。沿用过去那种“口传身教”的“小农经济”的落后教育模式,只能山重水复,重蹈覆辙。必须在继承中发展,改革创新,走“王小岳之路”,引进现代化手段,形成规模优势,成为雅俗共赏的演唱艺术,使之登堂入室,久演不衰。
    9.还要克服地域观念。“利归天下,何必争南阳襄阳”。河洛大鼓在洛阳江河日下,雄风不再,人员不足10人;但在巩义却如火如荼,方兴未艾,人才辈出,新苗茁壮。河洛大鼓没有消亡,它的动人旋律仍在中原大地上回旋和震荡。作为河洛大鼓发源地的洛阳,如何审视自我,找到差距,奋起直追,是时候了。我们要放下架子,向郑州学习,向巩义看齐,向鑫旺集团等先进单位取经,整合两地资源,共议发展大计。繁荣河洛大鼓,虽任重道远,但指日可待!

愿河洛大鼓早日成为我们洛阳建设发展的催征战鼓!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作者单位:洛阳市艺术研究所)

喜欢() 严正声明:本站文章可以分享,但未经允许,严禁转载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
看完了,点评一下呗!
  • 全部评论(0